
Ryan Gander:无所谓风格
在里森画廊(Lisson Gallery)的上海空间里,地上是一尊长发上落满鸽子粪便、用断开的双手捧着一只圆球的半身裸女雕塑,一面垂挂着大理石制作的白色桌布的圆形古董镜子在墙上将物像照得变形,一扇玻璃碎裂的大窗户上粘贴着大片的黑色胶布,一块反光的银色铝板上有无数的圆点在不定时、不定向、无止息地翻动着。置身这些看似奇异的物件之间,让我感觉仿佛跌近了一个怪异的实验空间。这时候,戴着白色棒球帽和黑框眼镜的瑞安·甘德(Ryan Gander)坐着轮椅静静地滑了进来。他的最新个展“我看到你正在进步”(I see you’re making progress)是里森画廊在外滩的“琥珀大楼”开设其全球第五个展览空间后所举办的第二次展览。在这里,艺术家甘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挑战着观者的认知与思考。
对于那些认为艺术必然是美的人来说,甘德的作品或许会让他们不知所措。他认为好的艺术无关美丑,但一定是能够占据你的意识并让你不断想起的。在这个艺术变得吸引眼球化的时代,甘德的创作旨在挑战人们的思维,因为“我们需要的是为了思考而存在而不是为了眼睛而存在的艺术。”而展览标题中的“进步”(progress),抑或是“进展”,也体现着甘德对艺术实践所持的态度:“艺术不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或是到达某一个目的地,而是去学习、发现、实验,和贡献知识。获得进展比取得成就更重要,因为艺术中没有所谓的目标,只有探索。”
大多数的艺术家历时多年去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去创建具有自己高辨识度的风格,然而对于甘德来说,他却希望自己的作品中看不到任何标志性风格。“如果我花70年去做同样类型的东西,我会因此更出名、更有钱,但却不会更有趣,”甘德说,“那样就跟工厂里的工人一样,重复做工。成为艺术家就是因为可以去做任何你想做的,我脑子里有着成千上万的想法,为什么要重复去做一样的东西呢?”尽管人类在情感和心理上都会自然地对熟悉的事物产生舒适感,他指出,“艺术的角色却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复杂、更有生命力,是为了让人们感觉不舒服,去产生疑问。”他的作品之所以看起来都不一样,并且不受媒介的限制,是因为他在创作中首先是从想法和观念出发,继而选择用来探索这一想法的方式。“否则就意味着将工艺摆在了想法之前,那么产出的是工艺品而非艺术。”他更强调的是艺术作品中的认知性:“对于真正的艺术来说,想法才是最重要的,而作品则是用来支持想法的副产品。”
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瑞安·甘德也策展、做广告、写剧本、拍摄纪录片、设计服装与首饰,并且开办艺术学校。在他职业生涯的二十年里产出了多达6500件作品,然而他最引以为傲的是自己“能够无视人们的期望和让人大吃一惊的能力”。同时做着那么多不同的事情,扮演着那么多不同的角色,我问他是否有一样东西能将所有这些都结合在一起?他眼神中微露出狡黠的微笑:“这个产物就是我自己。”
Published in Architectural Digest China